長春理工大學教學建設項目及獲獎
序號
|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負責人
|
備注
|
1
|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
|
教育部
|
2007
|
李洪祚
|
國家級
|
2
|
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教育部
|
2008
|
曹國華
|
國家級
|
3
|
光電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教育部
|
2009
|
邸旭
|
國家級
|
4
|
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
|
吉林省教育廳
|
2009
|
楊華民
|
省級
|
序號
|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負責人
|
備注
|
1
|
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
|
教育部
|
2007
|
李延忠
|
國家級
|
2
|
機械工程“教學、科研、生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
教育部
|
2009
|
曹國華
|
國家級
|
序號
|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負責人
|
備注
|
1
|
長春理工大學等8所學校(聯合)
|
教育部
|
2006
|
教務處
|
國家級
|
2
|
長春理工大學等2所學校(聯合)
|
省教育廳
|
2006
|
教務處
|
吉林省
|
序號
|
大學生創新實踐示范基地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負責人
|
備注
|
1
|
電子技術創新實踐基地
|
吉林省教育廳
|
2007
|
李洪祚
|
省級
|
2
|
機械工程創新實踐基地
|
吉林省教育廳
|
2007
|
曹國華
|
省級
|
序號
|
大學生創新型實驗計劃項目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項目數
|
備注
|
1
|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
|
教育部
|
2008
|
20
|
國家級
|
2
|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
|
教育部
|
2009
|
50
|
國家級
|
3
|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
|
教育部
|
2010
|
45
|
國家級
|
序號
|
教學團隊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負責人
|
備注
|
1
|
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學團隊
|
教育部
|
2009
|
張樹仁
|
國家級
|
2
|
光電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
教育部
|
2010
|
姜會林
|
國家級
|
3
|
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教學團隊
|
省教育廳
|
2007
|
石曉光
|
省級
|
4
|
光學教學團隊
|
省教育廳
|
2008
|
王文生
|
省級
|
5
|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教學團隊
|
省教育廳
|
2010
|
李洪祚
|
省級
|
序號
|
特色專業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負責人
|
備注
|
1
|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
教育部
|
2007
|
孔 梅
|
國家級
|
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育部
|
2009
|
楊華民
|
國家級
|
3
|
光電信息工程
|
教育部
|
2009
|
付躍剛
|
國家級
|
4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教育部
|
2009
|
劉薇娜
|
國家級
|
5
|
光電子技術科學
|
教育部
|
2010
|
石曉光
|
國家級
|
6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教育部
|
2010
|
張希艷
|
國家級
|
7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教育部
|
2010
|
徐熙平
|
國家級
|
8
|
通信工程
|
省教育廳
|
2007
|
韓太林
|
吉林省
|
序號
|
教學成果獎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負責人
|
備注
|
1
|
地方院校依托優勢特色學科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
教育部
|
2009
|
于化東
|
國家級
|
2
|
構建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教學平臺的研究與實踐
|
教育部
|
2009
|
張樹仁
|
國家級
|
3
|
加強科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
省教育廳
|
1989
|
鄧必鑫
|
省級
|
4
|
研究生能力的綜合培養和學科建設
|
省教育廳
|
1989
|
沈 柯
|
省級
|
5
|
學導式教學法
|
省教育廳
|
1989
|
韓樹東
|
省級
|
6
|
“發現式”教學法研究及應用
|
省教育廳
|
1989
|
張子薦
|
省級
|
7
|
深化教改、開創大學英語教學新局面
|
省教育廳
|
1989
|
嚴???/div>
|
省級
|
8
|
工科數學課高質量教學系統的建立和實現
|
省教育廳
|
1989
|
李懋和
|
省級
|
9
|
高校教務綜合管理規范化和現代化手段運用的研究
|
省教育廳
|
1993
|
張銘欽
|
省級
|
10
|
算法語言課的課程建設與改革
|
省教育廳
|
1993
|
邢滿堂
|
省級
|
11
|
中國革命史教學規范化的研究
|
省教育廳
|
1993
|
王子夜
|
省級
|
12
|
學生學習能力與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
省教育廳
|
1993
|
劉景生
|
省級
|
13
|
實現高效率高質量教學的根本途徑
|
省教育廳
|
1993
|
陳愛民
|
省級
|
14
|
機械設計課最優化教學
|
省教育廳
|
1993
|
李占國
|
省級
|
15
|
吉林省高校實施機械原理課程CAI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1997
|
潘毓學
|
省級
|
16
|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1997
|
白寶興
|
省級
|
17
|
光電子技術專業教材建設與研究
|
省教育廳
|
1997
|
馮克誠
|
省級
|
18
|
工科數學課程建設
|
省教育廳
|
1997
|
趙鳴霖
|
省級
|
19
|
經濟類專業設置與建設的研究
|
省教育廳
|
1997
|
王樹文
|
省級
|
20
|
中國革命史標準化考試的探索
|
省教育廳
|
1997
|
朱恩沛
|
省級
|
21
|
機電控制綜合實驗系統(1)、(2)的研制
|
省教育廳
|
1997
|
曹國華
|
省級
|
22
|
教務綜合管理系統的研制與應用
|
省教育廳
|
2001
|
趙建平
|
省級
|
23
|
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測試軟件系統的研制與應用
|
省教育廳
|
2001
|
李 莉
|
省級
|
24
|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及監控系統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1
|
何桂云
|
省級
|
25
|
多媒體在外語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1
|
王麗榮
|
省級
|
26
|
工科大學生數學素質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1
|
李延忠
|
省級
|
27
|
光電綜合實驗教學系統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1
|
張海成
|
省級
|
28
|
自動控制防真實驗系統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1
|
胡 貞
|
省級
|
29
|
高校教務管理改革與現代化管理手段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5
|
徐洪吉
|
省級
|
30
|
機械工程訓練創新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5
|
劉薇娜
|
省級
|
31
|
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考試理論的研究與應用
|
省教育廳
|
2005
|
李 莉
|
省級
|
32
|
教學軟件選題與制作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5
|
李 平
|
省級
|
33
|
電路、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5
|
胡 貞
|
省級
|
34
|
發揮國防特色專業優勢,培養軍地兩用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5
|
石曉光
|
省級
|
35
|
高職高專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5
|
姚 竭
|
省級
|
36
|
高校外語教學中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5
|
徐朝暉
|
省級
|
37
|
會計類課程運用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5
|
陳淑萍
|
省級
|
38
|
地方院校依托優勢特色學科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9
|
于化東
|
省級
|
39
|
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做好兩服務,培養高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9
|
姜會林
|
省級
|
40
|
構建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教學平臺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9
|
張樹仁
|
省級
|
41
|
光學系列課程建設的探索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9
|
王文生
|
省級
|
42
|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9
|
李洪祚
|
省級
|
43
|
“民法學”課程案例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9
|
劉淑波
|
省級
|
44
|
工科數學教育中的創造性素質的研究與評價
|
省教育廳
|
2009
|
馬文聯
|
省級
|
45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特色專業新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9
|
張希艷
|
省級
|
46
|
“無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9
|
董相廷
|
省級
|
47
|
能力導向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9
|
康 晶
|
省級
|
48
|
創建適應新需求下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機械創新人才研究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9
|
劉薇娜
|
省級
|
49
|
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
省教育廳
|
2009
|
李景梅
|
省級
|
序號
|
雙語示范課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負責人
|
備注
|
1
|
應用光學
|
教育部
|
2008
|
王文生
|
國家級
|
2
|
工程材料
|
教育部
|
2009
|
黃根哲
|
國家級
|
序號
|
精品課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負責人
|
備注
|
1
|
紅外物理
|
教育部
|
2006
|
石曉光
|
國家級
|
2
|
應用光學
|
教育部
|
2007
|
王文生
|
國家級
|
3
|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
教育部
|
2008
|
張樹仁
|
國家級
|
4
|
材料現代分析與測試技術
|
教育部
|
2010
|
張希艷
|
國家級
|
5
|
C語言程序設計
|
省教育廳
|
2004
|
李 平
|
省級
|
6
|
激光原理
|
省教育廳
|
2005
|
林景全
|
省級
|
7
|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
|
省教育廳
|
2005
|
馮進良
|
省級
|
8
|
電工學與電子技術
|
省教育廳
|
2005
|
李洪祚
|
省級
|
9
|
信號與系統
|
省教育廳
|
2005
|
王春陽
|
省級
|
10
|
電子線路
|
省教育廳
|
2006
|
楊曉慧
|
省級
|
11
|
計算機組成原理
|
省教育廳
|
2007
|
楊華民
|
省級
|
12
|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
省教育廳
|
2007
|
蔣於緝
|
省級
|
13
|
電工學與電子技術實驗
|
省教育廳
|
2009
|
韓太林
|
省級
|
14
|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
|
省教育廳
|
2009
|
趙建平
|
省級
|
15
|
民法
|
省教育廳
|
2009
|
劉淑波
|
省級
|
16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省教育廳
|
2009
|
呂秀峰
|
省級
|
17
|
高等數學
|
省教育廳
|
2010
|
馬文聯
|
省級
|
18
|
工程材料
|
省教育廳
|
2010
|
黃根哲
|
省級
|
19
|
管理學
|
省教育廳
|
2010
|
康 晶
|
省級
|
序號
|
優秀課
|
批準單位
|
批準時間
|
負責人
|
備注
|
1
|
紅外物理
|
省教育廳
|
2005
|
石曉光
|
省級
|
2
|
應用光學
|
省教育廳
|
2005
|
王文生
|
省級
|
3
|
激光原理
|
省教育廳
|
2005
|
林景全
|
省級
|
4
|
高等數學
|
省教育廳
|
2005
|
馬文聯
|
省級
|
5
|
量子力學
|
省教育廳
|
2005
|
孔梅
|
省級
|
6
|
大學物理
|
省教育廳
|
2005
|
孫秀平
|
省級
|
7
|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
|
省教育廳
|
2005
|
馮進良
|
省級
|
8
|
機械原理
|
省教育廳
|
2005
|
武秀東
|
省級
|
9
|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
省教育廳
|
2005
|
曹國華
|
省級
|
10
|
電工學與電子技術
|
省教育廳
|
2005
|
李洪祚
|
省級
|
11
|
信號與系統
|
省教育廳
|
2005
|
王春陽
|
省級
|
12
|
電子線路
|
省教育廳
|
2005
|
楊曉慧
|
省級
|
13
|
電路分析
|
省教育廳
|
2005
|
許紅梅
|
省級
|
14
|
C語言程序設計
|
省教育廳
|
2005
|
李平
|
省級
|
15
|
計算機應用基礎
|
省教育廳
|
2005
|
孫爽滋
|
省級
|
16
|
計算機組成原理
|
省教育廳
|
2005
|
楊華民
|
省級
|
17
|
數據結構
|
省教育廳
|
2005
|
崔廣才
|
省級
|
18
|
物理化學
|
省教育廳
|
2005
|
何興權
|
省級
|
19
|
市場營銷學
|
省教育廳
|
2005
|
戴秀英
|
省級
|
20
|
大學英語
|
省教育廳
|
2005
|
王麗榮
|
省級
|
21
|
高級英語
|
省教育廳
|
2005
|
徐朝暉
|
省級
|
22
|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
省教育廳
|
2005
|
蔣於緝
|
省級
|
23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省教育廳
|
2005
|
呂秀峰
|
省級
|
24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省教育廳
|
2005
|
王建新
|
省級
|
25
|
大學體育
|
省教育廳
|
2005
|
戶樹清
|
省級
|
26
|
無機化學
|
省教育廳
|
2006
|
董相廷
|
省級
|
27
|
生物化學
|
省教育廳
|
2006
|
于源華
|
省級
|
28
|
民法
|
省教育廳
|
2006
|
劉淑波
|
省級
|
29
|
線性代數
|
省教育廳
|
2006
|
成麗波
|
省級
|
30
|
電動力學
|
省教育廳
|
2006
|
盧俊
|
省級
|
31
|
工程力學
|
省教育廳
|
2006
|
趙永成
|
省級
|
32
|
綜合英語
|
省教育廳
|
2006
|
王鐵琳
|
省級
|
33
|
工程制圖
|
省教育廳
|
2007
|
李玉菊
|
省級
|
34
|
自動控制原理
|
省教育廳
|
2007
|
柏逢明
|
省級
|
35
|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
|
省教育廳
|
2007
|
趙建平
|
省級
|
36
|
國際貿易實務
|
省教育廳
|
2007
|
馮英娟
|
省級
|
37
|
攀巖
|
省教育廳
|
2007
|
戶樹清
|
省級
|
38
|
材料現代分析與測試技術
|
省教育廳
|
2007
|
張希艷
|
省級
|
39
|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
省教育廳
|
2008
|
張樹仁
|
省級
|
40
|
數字電路
|
省教育廳
|
2008
|
劉樹昌
|
省級
|
41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省教育廳
|
2008
|
李延忠
|
省級
|
42
|
工程材料
|
省教育廳
|
2008
|
黃根哲
|
省級
|
43
|
機械設計
|
省教育廳
|
2008
|
王淑坤
|
省級
|
44
|
數字信號處理
|
省教育廳
|
2008
|
韓太林
|
省級
|
45
|
匯編語言
|
省教育廳
|
2008
|
尹大力
|
省級
|
46
|
生理學
|
省教育廳
|
2008
|
毛亞杰
|
省級
|
47
|
法理學
|
省教育廳
|
2008
|
赫然
|
省級
|
48
|
電路、信號與系統實驗
|
省教育廳
|
2009
|
陳殿仁
|
省級
|
49
|
軟件工程
|
省教育廳
|
2009
|
李巖芳
|
省級
|
50
|
管理會計
|
省教育廳
|
2009
|
齊殿偉
|
省級
|
51
|
傳媒學概論
|
省教育廳
|
2009
|
馬連湘
|
省級
|
52
|
現代漢語
|
省教育廳
|
2009
|
李宏偉
|
省級
|
53
|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
省教育廳
|
2009
|
關鳳榮
|
省級
|
54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省教育廳
|
2009
|
劉艷華
|
省級
|
55
|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
|
省教育廳
|
2010
|
王春艷
|
省級
|
56
|
激光原理及應用
|
省教育廳
|
2010
|
楊進華
|
省級
|
57
|
儀器零件設計
|
省教育廳
|
2010
|
田明
|
省級
|
58
|
電工學與電子技術實驗
|
省教育廳
|
2010
|
韓太林
|
省級
|
59
|
操作系統
|
省教育廳
|
2010
|
王艷春
|
省級
|
60
|
管理學
|
省教育廳
|
2010
|
康晶
|
省級
|
61
|
知識產權法
|
省教育廳
|
2010
|
鄒曉紅
|
省級
|
教學成果材料由教務處提供,數據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